图文|匠心之城
编辑|易向
苏轼曾形容难以忘怀的女子:
“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
当乐音毕,月亮转过凌空的房檐,
余音还悠扬不绝。
宋代的女子之妙丽,
是香烟缭绕,如梦初醒后,绕梁的歌声。
而前朝盛唐的光彩夺目,
是李白醉意里的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当我们回想起一个时代,
便生出笔墨各异的女子画像,
纵横千秋万代,世纪风雨,
却在遇见她们时心里一悸动。
在她们中,最如烟花般绚烂,
却又比烟花寂寞几分的,
便是那些民国乱世中的绝代风华。
才女、闺秀、名媛、名伶、
她们或画眉举案,或孑然一身,
或心念家国情怀,或囿于倾城之爱。
浮光掠影,
她们徘徊在旧世的纷纷扰扰里,
你方唱罢我登场般,
书写民国的爱恨情仇。
1
你是人间最美四月天
林徽因是我们对民国的幻想,
既是浪漫的,也是战争的。
她是建筑师,诗人,作家,
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深化方案设计者之一。
她是太太的客厅里,
智慧而独立的女主人,
是梁思成的发妻,
她是绝代佳人,可在美人之前,
她首先是一个时代变革中的参与者。
她说:“真讨厌,什么美人、美人,
好像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
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林徽因3岁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
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
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其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摩,
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学生时代的林徽因
1924年泰戈尔来北京时,
林徽因,徐志摩都参与了接待。
泰戈尔喜欢林徽因的可爱与聪慧,
也将徐志摩这个“情圣”的一往情深看在眼里,
他极力想促成这桩美事。
林徽因又何尝不知,
只是她明白徐志摩已有婚史,
纵使万般情难却,
但她眼见着母亲的悲哀,
不愿自己成为另一个女人悲哀的引线。
泰戈尔只能叹息——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
和她一起攻读建筑学的梁思成。
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
“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
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
林徽因说:
“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
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佳人总是被才俊环绕,
但林徽因深知自己要什么,
她不会被虚无的爱情美感而迷惑,
也许负了志摩之心难忍,
但和梁思成一起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才
是她渴望的生活。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正当她要进行深入研究时,“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调查工作。
林徽因清丽不必说,
最难得的是她的端正,
这股端倾泻于笔端,
在她少量留存的字画中。
林徽因书 八言联
林徽因 水粉画《故乡》
纵使在流亡时期,
林徽因也从未停下手中的工作,
当她已被颠沛流离的生活折磨得旧疾复发,
她仍旧卧在病榻上,
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
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
这个时期,
她的文学作品并不多,
国家危在旦夕,
她心系于祖国前途命运。
从前她诗中的恬静和婉约,
也变成了迷惘和惆怅。
战乱年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
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
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
很多古建筑通过他们的考察,
被广为人知并加以保护。
他们夫妇对建筑文化的保护,
超越了民族,是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上的。
二战美军轰炸日本时,
梁思成划出京都、奈良和大阪,
标出古迹方位,
说这是古城,莫不能炸毁。
但令人唏嘘的是,
他们保住了日本的古迹,
却救不了北京的老城。
1953年5月,
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
整个城市的古老文明气息即将一点点消散。
当时梁林二人都和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发生争执,
林徽因也因此病情恶化,
最后拒绝吃药救治。
在一栋栋古楼渐次倾塌的过程中,
林徽因也于1955年气郁而终。
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
她成为了传奇,
也留给世界诸多遐想,
她写下的诗句被传颂前边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林徽因便是人间最美四月天。
2
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陆小曼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
她聪慧也多情,在历史的排列中,
常被拿来与林徽因比较。
在是非对错化为尘烟后,
陆小曼充盈的才情得以彰显。
陆小曼的父亲在晚清考中举人,
留学回国后在国民党政府担任重职,
而她的母亲也是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
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既深谙社交之道,也非常擅长书画。
当她刚刚十六七岁时,
就有一个法国人被陆小曼的油画吸引,
当场付了200法郎,将画买走。
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1929年,陆小曼积极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工作,先后师从书画大师刘海粟,贺天健。虽曾是民国海上风头一时无两的名媛,却为习画卧薪尝胆,终有所大成。
建国后,她成了首批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陆小曼 《仕女图》
陆小曼《蝶恋花》
她的老师这样说起陆小曼:“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籍婉约,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地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
陆小曼《江南春色图》
陆小曼 《扬州楼台》
陆小曼擅长戏剧,
她和徐志摩就靠在梳妆台前,
你一句我一句地唱念,推敲。
合作创作出五幕话剧《卞昆冈》。
上海妇女届的犒赏剧艺大会上,
陆小曼和唐瑛合作演出《牡丹亭》中的
经典一出《拾画叫画》,
陆小曼是杜丽娘,
唐瑛是柳梦梅,
一唱一和,艳惊四座。
陆小曼与唐瑛对戏
扮演杜丽娘的陆小曼,
身上也有着杜丽娘的叛逆劲儿,
面对封建礼教,
她仍然选择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陆小曼19岁因父母之命嫁给王赓,
像她这样善于交际的名媛,
却终日在家独守,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王赓不解风情,
很少顾及到家庭生活。
就在她为此借酒消愁时,
徐志摩恰好出现了,
才子佳人,志趣相投,
他们很快便坠入爱河。
这一个美丽,纯洁又娇俏的灵魂,
抚慰了诗人心中关于未得之人的伤痛。
陆小曼是那样勇敢,
她不顾众人反对选择离婚,
去追逐心中的自由与浪漫。
当徐陆二人在一片唏嘘声中定下终身后,
接踵而来的便是柴米油盐,
陆小曼养尊处优惯了,
后来更是沉迷于十里洋场,
徐志摩不得不为了这个家身兼数职。
终于在一场争吵后,
徐志摩负气离家,
几天后,
陆小曼便接到
徐志摩飞机失事的噩耗。
这场变故来得太突然,
它也成为了陆小曼人生的分水岭,
陆遣散了佣人,不再外出交际,
戒了烟酒,只穿素衣,
从此便是作画与整理《志摩全集》。
世人多责骂陆小曼,
认为正是因为她挥霍无度,
徐志摩想节省开支,
才踏上这班亡命的免费飞机。
“我和志摩的爱情得不到世人的认可,我追求的现世安稳从未有过,但我从不在意世人如何评价我。当志摩死后,我人生中灿烂繁盛的所有都不复存在。我爱烟袋里吹出的股股青烟,因为它使我暂时告别疼痛,使我麻痹,让我可以蒙眬恍惚中听到摩在我耳边为我吟诗。我把寂寞融进余生哀凉的画卷中,我想带着那幅山水长卷一同归入云里,枕着摩的肩膀告诉他:你的诗篇可以永流于世了,我终于随你来了。”
遗憾难追回,
陆小曼的遗愿是想要与徐志摩合葬,
却没有人愿意帮她完成。
绝世佳人最后灰飞烟灭,
只留一方空冢在人间了。
3
张充和
最后的闺秀
民国时期,著名的“合肥四姐妹”是大姐张元和,情系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张兆和因为作家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张充和,擅书法昆曲,成为汉学家傅汉思的夫人。
叶圣陶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小妹张充和天资聪颖,
4岁会背诗,6岁识字,
能诵《三字经》、《千字文》。
充和如是10年,
闭门苦读《史记》、《汉书》、
《左传》、《诗经》等典籍。
张充和从小由叔祖母教育,
叔祖母为她请过一个很有才学的朱先生。
充和跟着先生,从断句开始学习古文,
一开堂便是《项羽本纪》。
充和喜欢这个先生,
因为他“主张解释,不主张背诵”。
先生还为充和弄来颜勤礼碑的拓本,
充和由此开始习字,她说,
颜碑用来打基础是非常好的,
直到年老,她每过几年
都要临一次颜勤礼碑。
充和跟着朱先生一直学到了十六岁,
做学问或是写字,
是文化的沉淀,也是气的养成,
几年时间下来,
充和早已不是张家
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四妹,
而是国学功底深厚的张家四小姐。
张充和十六岁从叔祖母
那里回到了苏州九如巷,
在这里,她遇见了艺术领域
一道新的风景—昆曲。
1980年,张元和饰柳梦梅,张充和饰杜丽娘
她曾凭着一出《游园惊梦》,
惊艳了战时重庆,
在张大千的《仕女图》中,
我们可以一窥充和风姿。
民国时期才艺双绝女子,俯拾皆是,
但是这位张家小妹却有无数大名鼎鼎的师友,
她的名字和这些人常常摆在一起,
她是曲人,词人,书画家,
波士顿大学白谦慎教授说:
“她的书法,一如其为人与修养,
清淡之中,还有一种高雅气质。
而这种气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少了。”
张充和《山居图》
张充和才貌兼备,惹得世人瞩目,
我们熟悉的那首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传言便是诗人卞之琳为充和所作。
卞之琳对张充和的暗恋,
在当时的文学圈早已不是秘密,
世人说卞之琳是苦恋,
因为他从未得到过回应,
但他依旧默默地收藏着充和的文字,
甚至送到香港去出版。
多年后,张充和却淡淡地说:
“说苦恋都有点勉强。
我完全没有和他恋过,
所以谈不上苦与不苦。”
张充和在1948年嫁给了德裔汉学家傅汉思,
也在次年跟随丈夫赴美定居。
她在耶鲁大学教中国诗词,
将令人着迷的东方文化带去了大洋彼岸。
文学艺术是充和的呼吸,
她从未想过要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
她说:“我写字,画画,唱昆曲,
作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
从来不想拿出来
给人家展览,给人家看。”
据说张充和90多岁时,
依然会在院子里种玫瑰,牡丹,梅花,
她的丈夫傅汉思这样写道:
“我的妻子体现着中国文化
中那最美好精致的部分。”
民国的底色是沉重的,
但张充和的灵魂却是轻灵的。
2015年张充和在美国去世,
大家还念叨着她的自述:
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
4
只愿做他一世红颜
赵一荻,又名绮霞,因出生时东方天际出现一片绮丽多彩的霞光而得名。
她的父亲赵庆华在北洋政府时代,历任津浦、沪宁、广九等铁路局局长,还曾任东三省外交顾问,并官至交通次长,为人耿介不阿,为官清廉。
而赵一荻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而被称赵四小姐。
大家闺秀该学的,她一样不落,
钢琴、英文、画画,她都擅长,
健康活泼的性格,让人大加喜爱。
虽是上流社会的官小姐,却不爱参加舞会,
但有一次她被自家姐妹拉去赴宴,
一露面便引得各家公子瞩目。
赵四小姐高贵大方,
也特别懂得打扮,
这也让她成为
天津《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
这期封面中,
赵四小姐妆容精致,头戴遮阳帽,
身穿白色公主裙,倾身侧望,
这张照片让大家久久难忘怀,
其中就包括当时《北洋画报》的股东,
少帅张学良。
恰巧在那次舞会中,张赵相遇,
在多人邀舞下,
赵四小姐只应了少帅的邀请。
一见钟情后,
赵四小姐的人生被改写了。
那时的少帅张学良已有妻室,
作为明国四大美男子之一的他,
自是风流倜傥,
但赵四小姐全然不顾,
她只觉自己命苦,
却从未想过为了世俗伦理
而放弃心中所爱。
当时赵一荻也已有父亲所命的未婚夫,
赵庆华知道自己的女儿
和有妇之夫坠入爱河,
虽痛心疾首,却仍旧对小女儿尽心尽力,
他一手策划了“私奔门”,
从侧面成全了女儿的痴爱,
同时也放弃了官场大好前途,
为自己教女无方而自惭,辞职归隐。
赵四小姐如愿跟了张学良,
竟也得到了张原配的谅解,
不过她并无名分,
只是求得张学良秘书一职,
只愿在他身边照顾他,
赵四小姐虽进了张家大门,
却也只能屈居在大帅府旁边的小楼。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成了历史的罪人。
1933年,张被迫辞职,
而赵四小姐不离不弃,相伴左右,
无论这位当年风度翩翩的少帅此时如何落魄,
或遭世人唾弃,
她依旧用炙热的爱温暖着他。
西安事变后,
张学良面临的是十年牢狱之灾,
一边要担心张学良的境遇,
一边还要操持着孩子,
生活的重击对这个
曾经高贵的赵四小姐来说,
已是雪上加霜。
只是没想到,这风雨飘摇的几十年间,
还能等来一桩喜事。
张学良的原配在美国养病,
因无法照料丈夫,
心里也认了赵四小姐,
于是便来了一封离婚协议书,
而这封信后,
便是赵四小姐的正名之日。
在台湾五十多年的幽禁岁月里,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也正是在这期间,
赵一荻出版了《好消息》、《新生命》、
《真自由》、《大使命》等著作。
张大千曾去台湾见到张学良夫妇,
他询问起赵一荻的字画,
这一问勾起了赵四小姐年少时的文艺心境,
多年柴米油盐后,她拾起笔墨,
在隐居的日子里,继续学画。
民国的女人,
大多带着这样的气质,
无论生活给了
她们什么样的变故,
她们也总能在精神上
维持着一种体面。
初入90年代,张学良自由了,
他带着赵一荻离开了台湾,
侨居美国夏威夷,
他们走进了光天化日,
正要拥抱新的时代了。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
赵一荻却病逝了,病逝前一个月,
她为张学良办了百岁生日,
尽管自己已经病痛缠身,
仍旧坚持为爱人庆贺。
此后被人唤起,
赵四小姐的名字也总和张学良挂在一起,
但这应该让她高兴吧,
大半生的路程,
她走的再辛苦,
也只为待在少帅身边。
她的墓碑上,
刻着《圣经》中的诗句: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
5
一代冬皇傲骨铮铮
她是孟小冬,
民国时期一代绝世名伶。
虽是女儿身,却扮相英俊威武,
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
中国第一女老生,人称“冬皇”。
剧评人“燕京散人”更这样描摹孟腔:
“不敢说后无来者,
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
孟小冬舞台扮相
粉墨登场是老生,
行头卸下是闺秀。
有人说论姿色,
一百位美人也比不过她。
孟小冬出生于梨园世家,
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正式出道,
此后红透上海半边天。
“盖上海三百口同声说好,
固不及北边识者之一字也。”
对于当时唱京剧的人来说,
京城才是“圣地”,
1925年,18岁的孟小冬北上深造。
这一去,
不仅让她成为风靡四九城的红角,
更为她带来了那段倾城之恋。
那时的孟小冬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
扮起老生却有板有眼,
而另一边,是已经名满天下
的京城旦角梅兰芳。
在1925年的一次堂会上,
两人合演一出《游龙戏凤》。
孟小冬演皇上,梅兰芳演李凤姐,
这一出颠鸾倒凤的好戏获得了满堂喝彩。
“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
王皇同场,珠联璧合。”
戏逢对手,却又相得益彰,
梅孟二人,由此暗生情愫,
谱写出一段梨园佳话。
那时,梅兰芳已经有两房妻子,
元配王明华,续娶福芝芳。
福芝芳是个厉害角色,
坚决不让孟过门。
孟小冬虽心高气傲,
但心中燃烧的爱意却未曾让她退却半步。
1927年,梅兰芳与孟小冬成婚,
接着在城东找了一间小院,
取名为“缀玉轩”。
梅孟二人在这里,
度过了缱绻缠绵的四年光景。
最爱时便要朝夕相处,
于是孟小冬脱下了戏服,
不再登台唱戏,从此粉黛为良人。
戏迷们无不遗憾孟生的隐退,
这样一位绝世名伶,
何苦要名不正言不顺地屈居梅氏小院。
直到一桩闹的满城风雨的枪击事件,
让爱现了原形。
1927年 9月14日,位于北平东四牌楼的冯公馆内,几声枪响,梅兰芳的好友张汉举倒地不起。一个戏迷因不满梅兰芳“金屋藏娇”,断了孟的戏曲生涯,怀着满腔愤怒欲来找梅兰芳对峙,却不慎击毙了前来调停的张汉举。
梅兰芳痛失好友,死里逃生,但从此他便逐渐冷落孟小冬。孟小冬几次登梅门无果后,终于痛下决心,在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孟小冬连登了三天启事。
“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而后她再嫁的人,
是上海三大亨里,
名头最响,声望最高的
青帮头目杜月笙。
晚年的孟小冬曾说:
“我嫁给杜月笙,
并不算嫁给一个最好的人。
可我觉得,在爱情里,
最好的人并不是那个英俊潇洒、
腰缠万贯、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
而是那个尊重你、在乎你、
舍不得让你受委屈的人。”
孟小冬除了是大家爱戴的“冬皇”外,
书画才艺也颇好。
她与书画大家张大千私交甚好,
晚年也只有在和张大千相聚时,
才会清唱几句。
而张大千也曾赠孟小冬诗画,
款称“大家”。
在张大千为孟小冬题字的墓碑上,
既非杜夫人,亦非梅夫人,
而是孟太夫人。
6
一世精致,三世传奇
宋美龄,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她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
除了精通英语,还会说六国语言。
作为丈夫的蒋介石曾表示,
“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
丘吉尔说:
“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宋美龄十岁便跟着姐姐宋庆龄去了美国,
就读于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女子大学。
此时宋美龄在思想、
举止和谈吐上已全盘西化。
但快二十岁时,她决心从美国回到上海,
为了掌握流利的汉语,
精通祖国的古典文学,
她还请了一位私塾先生,系统学习。
1922年,宋美龄在一个晚会中结识了蒋介石,
她出众的气质让蒋顾不得宋庆龄的坚决反对,
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宋美龄,
最终获得美人芳心。
成为“第一夫人”后,
宋美龄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美貌,
跟随蒋介石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
并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战时,宋美龄亲自为军人缝衣
1943年,宋美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
到访美国,
她穿着玲珑有致的丝绒旗袍,
步履稳重地走上了演讲台,
沉着而富有激情地发表了
长达20分钟的演说。
她说,经过五年半的抗战,中国人民相信,“与其忍辱接受失败,不如光荣地冒失败之险,去争取胜利”,在场议员听罢无不深受感染,全体起立,为这位蒋夫人热烈鼓掌。
这是国际舞台上
华人女性最耀眼的闪光时刻,
宋美龄端庄大气的仪态与铿锵有力的发声,
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严以自律,
据说在宋美龄的官邸有一台小磅秤,
她每天都要称量自己的体重,
时刻保持着轻盈优雅的体态。
因为她钟爱旗袍,
认为旗袍是中国女性美感的象征。
她收藏了一千多件旗袍,
在演讲台上,各种会议,宴会里,
在爱人身边或是在军队战场,
旗袍一直是她的战服,
也是她一生的精致体现。
宋美龄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
她还有非常广泛的兴趣爱好。
音乐、绘画、宗教、体育,
她在每一样事情里发现美和乐趣。
绘画是她一生的功课。
上世纪30年代,
宋美龄曾师从张大千,
后来到了台湾,
又随黄君璧和郑曼青学画。
她废寝忘食地习画,功力也越磨越精。
蒋介石原以为夫人只是随手画画,
只当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兴趣,
却没想到宋美龄越画越痴,
他也常常拿出夫人的画
邀友人一起欣赏。
宋美龄的画笔法成熟,
但第一夫人公事繁忙,
哪有这么多时间练习呢?
有人说宋美龄的画是老师曼青代笔。
宋美龄知道后,
邀知名画家一起共进晚餐,
而后当场作画,
一笔一墨,意境跃然纸上,
在场看客皆叹,
也再没有人怀疑蒋夫人画艺了。
宋美龄还写得一手好字,
字迹清丽俊秀,笔格清雅。
蒋介石去世后,
宋美龄远走他乡,
晚年独自定居美国,日子过得安静恬淡,
有时驱车到曼哈顿参观画廊和艺术馆,
有时画画或写毛笔字,
而固定的事情便是每周都要去教堂礼拜,
宗教是她永恒的精神支柱。
而她那些创作完成的作品也决不会出售,
也不会拿出来赠送亲朋好友,
而是交给侍卫保管起来。
2003年10月24日,
宋美龄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
作为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
宋美龄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
她十一度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此评价她:
“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非凡的情感,
影响了大千世界。”
她的去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女人的美,常常附丽于他人的目光。
而我们心里神往的民国美人们,
她们用独立,勇敢,智慧,
见证时代的魂魄,
而我们也穿越历史迷雾,
见到美人的底气。
她们留下了笔墨丹青,诗词戏作,
留下了爱恨情仇,也留下了荡然之气,
她们的容光拥有穿越历史与时空的力量,
直到今日,
我们仍旧感念于她们的文雅与端正,
和她们身后那一个浩然如烟的民国。
小编微信:bnftftj
史海钩沉 2018-04-03
史海钩沉 2018-04-04
史海钩沉 2018-04-04
史海钩沉 2018-04-08
史海钩沉 2018-04-08
史海钩沉 2018-04-09
名人故事 2017-03-14
名人故事 2017-05-07
名人故事 2017-07-14
名人故事 2017-03-14
名人故事 2017-04-27
史海钩沉 2018-07-25
史海钩沉 2018-07-25
史海钩沉 2018-07-25
史海钩沉 2018-07-25
史海钩沉 2018-07-25
史海钩沉 2018-07-25
史海钩沉 2018-07-25
史海钩沉 2018-07-25
史海钩沉 2018-07-25
史海钩沉 2018-07-25
在清朝末期,西方文明和文化,对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使生活在那里的百姓先一步接受到...详情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民族英雄,无论是宋朝的岳飞文天祥,还是后来的戚继光郑成功,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详情
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详情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隶南皮(河北省南皮县)人。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详情
如果问世界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详情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朝著名大将,两人多次征战,打败匈奴,保卫了汉朝不再受匈奴的侵略。那么,卫青和霍去...详情
到萨尔浒战役那一年,努尔哈赤已经59岁了,到了离退休的年龄。而他吵着闹着非要娶人家叶赫老女的时候...详情
孙中山先生一共有过被公开的是三位老婆,其实还有一个是日本人。其实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是孙中山先生...详情
邓仲元个人的悲剧,也是粤军第一师的悲剧。邓铿以后,再没人能整合粤军第一师,这支模范部队不断分裂,一...详情
张灵甫是知名度相当高的国民党将领,一生为国民党出生入死,对蒋介石忠心不二,赢得了蒋介石的大力好评...详情
虽说夫唱妇随是主流,两口子也多少有点儿小别扭。据说,韩氏夫妇合围黄天荡,金兀朮在长江南岸,被活活地...详情
北宋末年,有一位以善于箭术闻名,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的传奇武师。历史上确有周侗其人,在...详情
在中华民国历任总统中,曹锟是出身最卑微的一个。他于1862年出生于天津,老爸曹本生是造船工人,家里非...详情
毛泽东把军衔授予那些身经百战的元帅、大将、上将的时候,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也...详情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曾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背着...详情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详情
公开资料显示,张震的四个儿子全部是将军。长子张小阳少将,曾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次子张连阳少...详情
秦琼与尉迟恭是大家常贴在门上的画像中的两名大将,本文今天要说到的是秦琼,关于他的死因。下面为大...详情
“镇江事件其实本不是一件“事件,它仅是上个世纪40年代,我上海地下党领导同志巧妙利用敌...详情
王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王明,原名陈绍禹(陈绍玉),字露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详情
甄嬛跟皇上在倚梅园的所有谈话,都被一个名叫余莺儿的宫女听到了,这个宫女虽然只是...详情
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能人异士具有神奇预知能力,他们小可以预知平常百姓事情,大可以预知国运。当...详情
文/曹鲁晓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肉刑是什么。肉刑,顾名思义,也就是通过残害罪犯肉体来达...详情
遇到困难该找谁?绝不是那些整日高呼“义薄云天”的大哥,还得是你自己,请相信不管是在何时何地,能拯救...详情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至今,许多民族在这片中华大地上生活。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一个古老的民...详情
众所周知,李嘉诚先生已经退休了,但他一生的创业传奇,却成了无数年轻人奋进的标杆!李嘉诚先生一生始终...详情
作者的一位远房爷爷是一名老兵,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其追寻着爷爷的足迹,光荣参军……...详情
说起北洋水军的全军覆没,必定有很多人都会怪罪到慈禧太后的头上。可是,今天我想替慈禧太后评评理。...详情
齐恒公是春秋五霸第一人,也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王,但是他成功的背后却少不了一个男...详情
五、马超马超,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是西凉赫赫有名的战将。关于马超相信大家一定十分清楚,作...详情
范朝利于1914年出生河南新县,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并加入共产党,历经长征、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百...详情
叶问(1893年—1972年),本名叶继问,曾经改名叶溢,祖籍广东省南海县(92年建南海市,今时为南海区)罗...详情
韩世忠:(1089-1151年),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两宋之际的名将,汉族,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详情
俞作柏出身桂军高级将领、民主人士,是俞作豫的哥哥、李明瑞的表哥,兄弟三人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详情
喜欢看水浒传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孙二娘这个人物,相信大家对她的印象应该都停留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详情
西府、陇东战役,彭德怀“被狼咬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无视全国人民渴求和平、希望重建被战争...详情
托塔天王晁盖,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详情
在近现代史上,美国对中国的很多问题经常发生误判,导致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挫折。第一次就是对“谁将成...详情
探照兵,这个词对于不少年轻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词语。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发展,探照兵作为一个...详情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国民党人必须面对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谁是总理的接班...详情
杨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详情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的,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详情
......1937年春天,祁连山中依然风雪弥漫,被打散的西路军将士在林海雪原苦苦挣扎著。各自寻找着生还...详情
吴稚晖的妻子袁云庆,出身于无锡的名门望族,是一位秀外中慧的贤妻良母。她平素从不过问政治,从不向吴...详情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详情
上官云相一前一后娶了两位妻子,原配未废。后来者也非小妾,一主内,一主外,彼此倒也相安无事。上官云相...详情
根据爆料,鹿晗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是军人。对于鹿晗的艺路,鹿晗家人展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低调。鹿晗...详情
罗荣桓有两任老婆,两任老婆分别叫颜月娥、林月琴。其中五个子女分别是罗东进、罗北屯、罗南下、...详情
乱世出英雄,魏晋南北朝就是这样一个大乱世,乱得惊心动魄,乱得不同凡响,乱得有滋有味,当然也就乱得英雄...详情
盖棺论定、入土为安,这两个成语代表着中国人对待逝者的态度,用于他人,大都无所谓,但有人大代表却提出...详情
历史上的十大名帅,项羽第十,第一思想至今流传第一位就是孙武,虽然说他的孙子兵法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他...详情
唐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详情
每当王朝末年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世家大族对土地兼并太重,导致农民处于水深火热...详情
建盏作为金砖国礼,可谓是大火了一把!而随着建盏的越来越被大众熟知,喜爱建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而作...详情
东汉末年汉灵帝当权的时候宦官专权,经过两次党锢之祸,党人收到灭顶之灾。宦官当权搞的天下大乱,民不...详情
闪电战之父,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推动者,拉开二战序幕并在两个月时间里攻占七个国家的古德里安,无论如...详情
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皇位,皇子们往往明争暗斗,直到头破血流。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夺嫡大戏当属康熙在...详情
在我国的革命中,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人才,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后新中国成立了之后,大家也都根据自...详情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帮助汉高祖刘备夺取天下的军事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韩信对汉朝的贡献...详情
不要以为标题哗众取宠,参考范进进举。你如果生在清朝当进士需要有多难呢?升级参加童试(童试分为县试...详情